无论如何

很多时候,面对感动的场合,不懂应该如何表达谢意,歉意或是接受别人的谢词,一句"无论如何" 代表了千言万语.....

Thursday, June 30, 2011

“我来也”的一堂课

(此文经刊登在2011年26月日星洲日报大北马《28楼》专栏)

两周前,当卫生部宣布我来也肉干因防腐剂超标而必需全国下架后,引起全国华人哗然。

对我这人超级爱吃肉干的人而言可是极其震撼的消息啊,前前后后吞进肚子的肉干都不懂有几公斤,看来我的减肥计划应有进展了。

不过,我和同事们在讨论这个个案的过程中,却也从这家私营企业身上,看到了他们的危机处理应对机制。

卫长是在14日上午对记者这么说,我收到新闻短讯时,已是中午时分,可是电视新闻报导,我来也负责人在下午三时许就召开记者会,向消费人作出道歉,并接受消费人的退货。

老实说,这等的时间上的“效率”,除了政治人物,在企业领域是极其少见的,特别是他们“化被动为主动”的局面。

事情已经发生了,伤害已经造成了,品牌已经受到负面的影响了 – 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公司负责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出来面对媒体(虽然我也不苟同一些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态度成功阻止民众的怒气继续高升。

然后,还“敢敢”给电视台记者和摄影队进入工厂拍摄。接着,再在报章刊登广告,作出道歉及说明退货的方式等,在市场管理,这叫“收拾残局”,或者是把进一步的伤害减至最低。

也许是发现退货的人不多,18日那天公司再宣布,将会销毁所有的产品,接下来的,一切将会通过卫生部的检验才上架。

短短5天,我来也从在媒体上引起全国哗然到悄悄落幕,公司的危机处理意识和行动上的迅速,应记一功,也可当作工商管理学术研究的个案分析。

试想像:要是我来也在事件爆发后,逃避记者的追问,把责任推给外劳,或者是死厚脸皮说他们的产品没有问题是卫生的检验有问题,结局就截然不同了。

转回政治“擂台”,往往很多政客在面对危机时,应对方式却相形见拙,简单的事件越描越黑,搞到课题炒了几个星期还没下画呢。

就以燕燕姐面子书的课题,其实与我来也被下架差不多同期“登陆”,人家的已经下画了,面子书还在继续在面子书上闹得轰轰烈烈呢。

首相大人不知被谁误导,在美国招商时公布了其实不存在的新投资(根据《路透社》报导,摩托罗拉负责人说截至目前为止共在马来西亚投资了40亿,而不是将在槟投资新的40亿)。

林首长连录影都重播了许博士的“扮演顾问角色”、“美国的非比寻常投资”、“两天前通电话”,还有“设立全球中心”等,突然间变成“我都不知有什么投资”,到“给他颜色看”,再到“《路透社》错误报道”,我不知道还会怎样演变下去。

要是每个政客都像“我来也”一样的处理危机,林冠英会少了很多回击政敌的机会。

遇上不懂危机处理的政敌,是祸?是福?

Tuesday, June 21, 2011

你有双重标准吗?

(此文经刊登在2011年6月19日星洲日报大北马《28楼》专栏)

这个社会往往是充满矛盾的。尤其是在我出任了政府的小小职员之后,体会更显深 切。

比如说,从民联执政初期,因为国阵一位议员说既然槟城已不是国阵州,就不需要建第二大桥,害到一大投资者临阵退缩,结果州政府再三与联邦交涉,才终于保住二桥。

自此之后,很多联邦与州之间就政策有不同意见的言论,就不时透过媒体浮上台面,很多人感觉这是“很乱”,但是我的老板始终秉持一个原则:就是必需做对人民有利的决定,而不是做对国阵朋党有利的决定。

所以,在联邦也追随州政府脚步实行每周六无免费塑料袋日时,州政府不只欢迎,从首长到议员,没有人说过一句风凉话—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一步是正确的。

最近首相署部长依德利斯来找林首长,说要草拟大槟城蓝图,把槟城打造成续吉隆坡和新山之后的第三大城市。这么好的消息,林首长当然“喷饭” 答应啦,所以就宣布了搁置槟城发展大蓝图,让步给大槟城。

可是,自此之后,槟城的反对党就一直在搞破坏,说什么不公布槟城发展大蓝图, 装着没看到首长之前的文告,试图破坏槟城与依德利斯的合作关系。

要槟城与联邦合作,不是国阵一直来呼吁的吗?怎么当槟州展示诚意要合作时,你却来唱反调?你到底要怎样啊?是不是要搞到计划完蛋了才甘心呢?

除了具有政治目的的攻击,民间也常常有这种矛盾。

民联政府上台后要公开招标,除掉前朝贯彻的朋党主义,大家纷纷赞好,说终于有一个对全民公平的政策了。

可是,当这些人的谁谁谁有份参与招标时,话锋就截然不同了。他们会通过认识“里面的人”(就是我们这些“咖哩菲”助理),要求我们在老板面前美言几句,让这些公司“比较有机会”。

都说是公开招标了,谁得标是招标局的决定嘛,况且林冠英也不一定有在会议内,即使有,我们也从不曾跟老板提及。要是有人敢敢这么提,相信这间公司的机会更微,因为你刺激到他的神经线了。

唉,之前你不是大赞没有朋党吗?怎么现在却想靠关系而不是实力拿到工程?

也有人认为,首长官事繁忙,不应该出席这么多节目和宴会。好,我们记录在案。可是,当这些人所服务的公司,或者是所参与的团体有活动时,就千吩咐万交代,希望首长能在百忙中抽空出席。

叫首长减少出席活动的人是你,现在诚邀他出席的也是你,怎么这么矛盾啊?

州政府展开锁车轮行动,以减少交通阻塞问题,人人赞好。可是,当这些人的车也被锁而需付罚款时,又是政府遭到“妈妈声”的咒骂。

记得有次首长带领一众官员、非政府组织及媒体乘搭巴士,遇上交通大阻塞,卡在车龙中动弹不得整个钟。车上有人对我说,“你看,每个人都很自私,一人一辆车,不塞才假。”

抿心自问,若不是配合这项与首长搭巴士活动,巴士上有谁不是一人一车?

结论是,当你客观地评论一件事时,你是理性的;但是,当这事牵涉到你的个人利益时,立场和观点也不一样了。双重标准就是这样“诞生”的。

Monday, June 13, 2011

抢版位

(此文经刊登在2011年6月12日星洲日报大北马《28楼》专栏)

作为新闻秘书,我的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建议”老板(还是英文的“Advice”比较传神,听起来比较有feel)如何配合媒体的运作,达到双赢的效果,或俗一点来说,就是“抢版位”。

比如说发生重大事件后,媒体纷纷征询不同政治背景领袖的“一两句话”。别小看这“小小的平台”,对于被限制的在野党领袖,这搞不好就是你的名字唯一有缘上封面的时刻。

新闻是与时间在赛跑,过了截稿的“黄金时段”,什么都是假的,除非你是首相,媒体必需刊登你的大新闻,否则睬你都傻。所以,要是在下午4时半,大家准备放工时,老板突然有灵感要开记者会,都会被我们多番阻止。

与世界上任何一种货品一样,要在报章上抢到好版面,也必需兼顾市场学上的供应与需求之密切关系。比如说,若某天刚好是财政预算案出炉的日子,即使州政府有再厉害的良好施政,顶多也只有“咸饼”般大的版位给你“应酬应酬”,更甭说获得读者的关注了。

所以说,当遇上成绩放榜的日子、世界大天灾、奥沙玛被歼灭,或是星星党内烽火连天的时候,你会发现,首长在报章上失踪了。因为在这“紧要关头”去抢版位只会落得没瘾的地步,就暂时闪开。

新闻有分淡季和旺季。遇到超级新闻淡季时,无厘头的新闻也可以成为封面,这是从政者必需明白的事理。平时多做工,遇到淡季,就可以每天一政策地大事宣布。

要在评论课题时出位(出在显著的版位啦),也需要附合一般大众脑里的想法,以引起共鸣(比如说一马电邮,首长说雅虎和谷歌都有免费的,为何还要付钱?),如果讲出大快人心或者是超“抵死”的言论,肯定获得编辑的“青睐”。

除了硬绷绷的新闻和文告大战外,政治人物往往成为一些媒体邀稿的对象。媒体当然有绝对的权力,以有关专栏的可读性、受欢迎程度及作者的知名度,来衡量是否继续邀稿,或是版位编排等。

这里,不得不提一桩“专栏奇遇记”。话说林首长每两周在星洲全国版也有一个小小的“发挥的空间”,当时负责的主编再三提醒我这个“接洽人”:“记得跟林冠英讲,我们要特别的东西,不要重复他在记者会上的新闻,也不要文告式的文章hor”。那好,没问题,反正文章是小的传,QC 也是小的负责,近两年来相安无事。

首长有时到外坡出席党领袖的活动时,遇到一些粉丝,他们竟然可以对林冠英专栏里的段落倒背如流,倒是首长尴尬地愣在现场,不懂该怎么“表态”好。

写文章和写文告一样,要靠心思、靠思路、靠文笔,最重要的是内容。专栏和市场上的任何一件货品一样,要如何“销”出去需费脑筋,跟不上潮流就很快被淘汰,受不受欢迎与党职官职绝对无关。

有了专栏,并不代表你写的东西是“有料到”或是深受欢迎的。要是不择手段抢了窗口,脑子却无法带给读者眼前一亮的内容,是会“害”刊登的媒体被读者责骂的。

Monday, June 06, 2011

拿号码,看医生

(此文经刊登在2011年6月5日星洲日报大北马《28楼》专栏)

每次在医院要看医生,第一件需要做的事,就是领号码,然后在医生的诊病房外,等候被“传”。

同样的,在28楼,虽然我们未设医院号码呼叫系统,但是同样的“领号码”现象,几乎天天在28楼上演。

有时在“紧要关头”,从商家、投资者、高官到职员,大家都急着需要见首长时,就会在首长的大门前,排着长长的等候队伍,俨如医院诊病房外般“壮观”。

一般来说,照次序的话,官位最高的那个,或者是首长最急着召见的那个,会有插队的“优先权”。这方面,最“大粒”的,除了两个副首长和议长之外,就是州秘书大人了,若有例外,肯定是带来上亿投资的厂商代表。

遇到一大堆同等级官员求见时,就以“先到先得”的“金科玉律”为定案。遇到首长差不多要赶飞机的时候,排队见他的人就越心急如焚,万一错过时机,就千舟已过万重山,要等到首长回程才有缘相见了。

每次见到一大伙公务员+高官排队时,我们就知道,同在28楼工作的这一天,搞不好除了记者会的半句钟,我们根本没机会跟老板汇报任何进展。这时,就需识相地“让开”,先处理其他事务。

一般上,“拿号码”的现象,往往在首长踏进办公室、第一个会议还没有开始的那段“黄金时段”发生。有时候,我们会先向保镖“探听军情”,比如以交通灯的红橙绿三种颜色,来探听老板当天的心情。

比如说,要是红色的话,就是前锋报又来玩种族课题,老板准备应战了;或者是哪一个人闯了什么“大祸”,这时最好别提要求加薪拨款的“敏感课题”了。如是橙色,还有试探的余地,要是大绿灯,就是几乎“有求必应”的“良机”。有了这些“心理准备”,见老板时就比较容易“讨价还价”了。

记得有一次,当大伙儿在其办公室内排队等候查询节目进展兼报告各项事务时,环保美女见首长有在办公室,就敲门进来,双脚还没有站稳就急着给首长报告资料,但又不很清楚当天的“交通灯颜色”,气氛真的有点紧张。

这时,首长正在批文,突然抬起头来,以很严肃的口气对环保美女说:“去那边拿号码排队等,你怎样可以这样插队看医生的?”

气氛一时解冻不说,所有在老板办公室内的同事们,都在第一时间内笑到飙泪。原来,我们每次背地里说好像在排队看医生的事,老板竟然神通广大到了如指掌,还借轻松开玩笑地“告诫”同事们: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在背后讲什么!

这还不是最经典的。在除夕的前一天,按照华人传统,老板都会派收工红包给员工们。首长也不例外。不过,他的方式,真的比看医生还要像看医生。

红包准备好之后,他先叫最资深的得力助手进去,给了红包,吩咐他传第二个人进去拿红包。就这样,同事们一个接一个地敲门进去,笑嘻嘻领着红包出来,“看医生”竟然也可以这么开心—这就是我们埋头苦干的动力泉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