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

很多时候,面对感动的场合,不懂应该如何表达谢意,歉意或是接受别人的谢词,一句"无论如何" 代表了千言万语.....

Monday, February 25, 2013

倒数60天的一堂课

(*此文经于2013年2月17日刊登在星洲日报大北马《28楼》专栏 )


大年初二的国阵新春大团拜+ PSY 骑马舞演唱会,余波未了,让回乡的槟城人一点都不寂寞,整个春节,除了“几时大选”,捞生和槟城人勇于说不的精神,成为坊间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天先上载到优管(Youtube)的,是当首相问“Are you ready for PSY?” 群众大大声说“Yes”;可是当首相问“Are you ready for BN”时,录影机听到的都是大大声的“NO”

录影片段上载后,很多人在第一时间转载,顿时,槟城成为人人口中“很有种”的代名词。

也有人问,怎么首相在问了第一次“Are you ready for BN”,得到的回应是“No”之后,他还接下去问两次让他继续尴尬的问题呢?

问题就在这里。首相站在高高在舞台上,与群众有一段距离。而他现在听到的,绝对是处于他身边的声音,也就是国阵其他领袖及有得坐VVIP 棚的人的声音。所以,VIP称听到“Yes” 的声量,是合情也合理的。

不过,站在远处等PSY的群众占会场的大多数。他们听到的,是大大声的“No”。双方都没有撒谎,只是“No” 的片段在面子书疯传了几十个小时后,”Yes” 的才犹抱琵琶半遮脸亮相,必然引起质疑。

群众的反应是不能预料的,得到这等效果,要怪,也只能怪一批抢着拍首相马屁,却又没搞清楚现场状况的“领袖”。若没有地方领袖的进谏(称国阵在槟城支持度高度回流),首相会贸贸然这样问吗?

做为政府官员,看到首相在等PSY 捞生的7分钟长短片后,团队们也就此自我警惕: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以后我们办活动时,必需紧记要安排得宜,以避免窘境重演?

这一堂课,对我们是免费的反面教材,但对国阵以及国家最高领导人,却是何其尴尬的经历啊。

我可以不支持首相纳吉,我可以很讨厌他所领导的贪污腐败的联邦政府,但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我们必需尊重纳吉作为马来西亚首相的身份和地位。

官方有礼仪,同样的在这么大的“场”,他以国阵主席及首相身份出席,理应是“最大粒”的一个。仅因临时有部长自作主张,吩咐司仪邀请PSY 上台与嘉宾一起捞生,以“增添光采”,而搞到在台上呆立近5分钟,碰了一鼻子灰。镜头明明白白播着:工作人员把捞生的桌子抬走了,胡栋强叫他们回来,数秒后,首相示意叫工作人员移走捞生桌。

不同于群众对首相大喊“No”的声量,这些邀请PSY 上台捞生搞到首相及众嘉宾苦候不果的“技术问题”,是绝对可以避免的。但却因为“话事人”太多,司仪听了这个的话又要按照那个领袖的吩咐行事,才闹出这个大头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Project,包括新春团拜,虽然有一个筹委会在做,但总指挥永远只能有一个。否则,就在大选倒数60天的时刻,在国家最高领导人身上,闹出了这么让人尴尬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当你把事情“搞得越大”的时候,你必需确保协调工作要完美无暇,否则协调失误带来的负面代价更高。若这只是一般的活动,只有国营电台采访,这些“淤”到发紫的片段,就不会透过人人手上的智能手机录影,广传天下了。

这是一堂很珍贵的课,但对国阵而言,选前这部戏,代价实在有点大。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