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

很多时候,面对感动的场合,不懂应该如何表达谢意,歉意或是接受别人的谢词,一句"无论如何" 代表了千言万语.....

Thursday, March 14, 2013

对话会见真章

(此文经于2013年3月3日刊登在《星洲日报》大北马《28楼》专栏 )

不知何故,我很喜欢出席对话会,就算坐在一个角落旁听,也“受益良多”。从前当记者如此,现今身为公务员亦然。

一个短短一两小时的对话会,足以体见出席者及“被对话者”的智慧、临场反应、情绪智商(EQ)管理,甚至是目的和居心。

当首长新闻秘书,出席的第一场对话会,是首长与州内厂商代表的对话。一伙人轰轰烈烈发表了很多意见,都是围绕在经商环境、对新政府的期待、对过去的不满等等。当天“制造”最多问题的那个代表,后来成了槟城连续两年注资数十亿的厂家。

接下来,首长陆陆续续接了各方神圣的对话会“战书”。有专业团体、私人俱乐部的,最多则是与非政府组织(NGO)针对各项课题的对话会。

一般上,首长都会要求主办单位允许媒体列席采访。他认为,既然我都无惧于众提问,邀请单位有什么顾忌?再说,这才能符合透明的方向,更不想重复说明同样的事。

曾经在会计师公会的对话会上,发现很多精英,针对当时政府如何打造零赤贫率、资金哪里来等“专业性技术问题”,提出他们的疑惑。当首长耐心地一一说明后,他们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他们是为了厘清心中的疑问而提问的。

有次在一场针对州政府各项政策而设的俱乐部对话会上,出席的部分理事为了俱乐部的土地租赁问题,与首长纠缠不清。当首长将从2008年起的“新闻背景”一一陈述出来后,在场的媒体无不张大双眼。

许多知识份子提问是很“来势汹汹”的。他们会运用他们的知识,以深奥的词句表达他们的看法和意见。这时,老板的临场回应,常常让我学习良多。

比如4项道路工程,除了引人注目的海底隧道外,槟岛人口最密集的发林+垄尾,相信直通敦林大道的公路建竣后将会舒缓交通。但每场的对话会,高收入的知识份子往往轻易就漏掉这个地区。

提出的问题,多是围绕在高级住宅区附近。他们建议政府,要提高泊车费、要实施车辆入城收费制、限制车辆进入槟岛北区、建好公共交通等,并以邻国新加坡为例。

林首长的回应,道出槟城草根居民的心声。“我们距离新加坡太远了,我绝对不允许入城收费制!”

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是首长在一场对话会总结前说的:与其在这里一直埋怨政府,不如介绍好的工程师给我们,以改善情况、达致双赢好不好?我们真的很缺这方面的人才。

结果,大家语塞。

是的,发表伟论,比一步一脚印地去执行容易得多。还有,你问题的方向、内容、纠缠的中心点,常常不小心透露了你关心自己多过关心大众利益的“方向”。

这,就是对话会最精彩的部分。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