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

很多时候,面对感动的场合,不懂应该如何表达谢意,歉意或是接受别人的谢词,一句"无论如何" 代表了千言万语.....

Tuesday, July 13, 2010

有样学样

(此文经刊登在2010年7月11日星洲日报大北马《28楼》专栏)

最近我的同事杰菲里很开心,因为他家公子在几周内,一举夺得校内华语及国语演讲比赛冠军。

从来不是什么演讲天才,也没有经过特别训练的小学生,怎么能够突然表现如此特出呢?所以,当孩子回家告诉老爸说自己比赛得第一名时,这老子真的以为小瓜在说谎,直到连奖杯也棒回家时,才知道“事态严重”,于是展开了“逼口供行动”。

现在就读槟岛一华小的“小杰菲里”,虽然爸爸是香蕉人,但是他的华语还可以,甚至联同妈咪常常以华语沟通,以欺负不谙华语的老爸。

不过,同一个时候,常接触英语及国语的小瓜,国语掌握能力肯定比同校学生略强,所以,当他先夺下校内国语演讲比赛冠军时,为父者还可以接受,可是在高手如云的华语演讲比赛夺标,就让老爸有点难以置信了。

百般追问下,小瓜从实招来了。他说,“我去Youtube看Uncle Lim的演讲录影片段,然后学他的手势、动作、语调,那里知道这样就得奖了。”

杰菲里有点不相信几年级的小瓜会上Youtube。当下拿出手提电脑“test”小瓜,只见他不愠不急,非常熟练地搜索“林冠英”三个字,然后把萤幕放大、把音响开到最大,有模有样地开始学演讲.......

这一回,轮到老爸看傻了眼。他的结论是:别低佑小孩子的学习能力。

这还不是“小杰菲里”的经典杰作。原本杰菲里先生在28楼上班后,希望下班有多一些私人时间,所以并没有敲锣打鼓公告天下说自己的身份是首长助理而不是工厂仔,但是却被这小瓜让他身份给曝光了。

话说“小杰菲里”在家里及大选期间,常跟随爸爸去听当时的反对党的演讲,再随着父母变天后亢奋的心情起伏,所以在耳濡目染下,也成了林冠英迷之一。

新学年开始,学校一如往常,要学生们在小册子上写下自己的志愿。在大家写上老师、医生、工程师、律师、护士、空姐、经理等看起来很有理想的志愿时,这小家伙竟然在志愿一栏中,写下“槟州首席部长”的名堂,结果搞到校方要求见家长,以厘清到底这小伙子脑子里在想什么。

事态发展到这种地步,杰菲里眼见已经无法在家教协会理事会上隐瞒身份了,于是只有向校长解释:我是在替首长林冠英打工,可能小瓜看我在家里与厂商投资者或首长的通话太多,所以觉得首长很好,是他的偶像,才想要当首长的......

这次轮到班主任和校长目瞪口呆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以为你是大人,做什么都无所谓。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往往超乎你的想像范围,有样学样的本领就像一面镜子,让你看到自己的倒影。因此,在政治上的领袖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否则轻则成为反面教材,重则误人子弟,祸害下一代。

Monday, July 05, 2010

做功课

(此文经刊登在2010年7月4日星洲日报大北马《28楼》专栏)

周五是我替林冠英打工2年多以來,面對的最哭笑不得場面。

那是旅游展銷會的開幕儀式。一如往常,主辦單位在檳城國際體育競技場等待首長的到來,然后招待,一大隊的VIP陪着首長步入會場,然后文化表演,儀式正式開始。

對于一個私人團体能夠簡化開幕儀式(因為儀式除了全國主席致詞,就是首長的開幕詞了),老實說,在這個強調禮儀和冗長儀式的社會,我真的另眼相看。

畢竟,對很多團体的“大粒人”而言,能夠有机會在首長面前“表演”(演講啦),是很多人“爭取”的良會。這一票旅游業者只希望首長蒞臨,給參展單位几句鼓勵的話就夠的精神,值得鼓勵。

也許我高興得太早吧。有關從吉隆坡北上的協會主席,不知何故,竟然在致詞時,三番四次念錯首長的名字。第一次他要感謝首長的支持出席時,我未留心听,因為須回覆重要的短訊,結果英文報的記者跑過來開玩笑對我說:“喂,你的錯,做么你沒提醒他你老板的真名?”

我還沒回過神來之際,台上的此君,再次表示希望首長可以盡快把國際會展中心蓋起來,不然他們的旅游展不夠擺。這一次,我就清清楚楚听到他把林冠英的名字,念成了“Lim Eng Guan”。

我看到在場的工作人員開始有點尷尬,心中都開始默默祈禱:“你稱他首長就好了嘛,怎么還連名帶姓地叫,最慘是叫錯名也……”

越來越多記者和場邊的KPC跑來問我:做么連你老板的名字都念錯……可是我望過去首長所坐的位置,他若無其事,還專心聆听對方的偉論,并把要點先記錄下來,以便致詞時回答對方的疑問。

當主席第三次念錯首長的名字時,主辦單位的一名負責人,匆忙地傳了一張紙條上台,接着,演講的人繼續若無其事演講,不過,他很技巧地只提“首席部長”,把念錯的机率降至零點。

儀式后我發揮以前當記者的本性,“獨家專訪”首長就這件事的看法。

結果,首長在電話上說:“哎呀,他們不習慣華人的拼音名字啦,沒什么啦。我下一個節目是什么?”

要是我真的還是記者的話,這個結果,只能向主任報告四個字:“任務失敗”。

或許,被人“叫錯名”的人不追究,對“講錯名”的人而言總算松了一口氣,唯卻成了全場掩嘴偷笑的對象。大家在台下議論紛紛,怎么不做點功課啊?

記得以前當記者時,很怕采訪拉菲達的節目,因為她會很不客氣大大聲罵記者:你沒做好功課,就是沒資格向我發問!每次采訪前我都漏夜做功課,以不讓報館“出糗” 。

還有一個檳州很有個性的前行政議員鄧章耀,最喜歡回答有做功課的記者的問題,沒做功課的話,休想從他口中套出什么新聞!

也許,以后除了記者,準備演講的嘉賓們,也應該先做一點點功課,或至少,確定一下貴會邀請的開幕人的名字怎么念吧?

如果連首長也要在節目前,派助理去查詢一些使用冷僻文字或外國主桌嘉賓名字的正確念法時,我想,這“做功課”的要求,應該不會太過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