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

很多时候,面对感动的场合,不懂应该如何表达谢意,歉意或是接受别人的谢词,一句"无论如何" 代表了千言万语.....

Thursday, March 14, 2013

5年前的激情之后

(此文经于2013年3月10日刊登在《星洲日报》大北马《28楼》专栏 )


5年前的今天,是我在选举前后1个月唯一的休息日。睡到日上三竿,接到黄伟益的电话,他说林冠英想见我,以招揽我进入新的州政府团队。

会面时,林冠英劈头就问,“你忘了啊?你说过,等我们做政府你才加入。现在我是政府了噢。”

这时我才想起,308国会尚未解散时,林冠英曾问过我要不要当候选人。

当时面对辩才一流的党领袖,我知道怎样都辩不过他。于是,就假借“等你做政府先啦”敷衍应对。没想到,真的有那么一天,槟城变天,火箭升天做了政府,而新政府要找我当新闻秘书。

林冠英口才了得,说话诚恳有力,向来视钱如命、代表职工会与资方谈判时斤斤计较的我,却轻易被说服,摇身变成了公务员。没问薪水、没问工作时间、没问工作范围,只因林冠英的一句“你不想为槟城作出改变吗?你在创造历史啊,小姐。”

就这样,我回到报馆打了辞职信,向主管坦诚交代,主任呐喊:“以为我的记者是跟CM熟的,现在变成了CM的员工!”

呈辞在24小时生效,庆幸之前公司欠我的假期太多,扣除了一个月的通知期,馆方还得继续支付我接下来17天的薪金。在一塌糊涂、连文告格式都不清楚的情况下,我就上班了,还有幸成为智囊团漏夜讨论施政演辞的一员。

311日是林冠英宣誓就任首席部长的一天,也是我弃记者战袍、在28楼上班的第一天。那时不认识任何官员,迷迷糊跟着大伙东奔西走,学习当公务员的一切。

新政府的成立,面对很多官僚、很多的不合作,原本轻而易举的事,也得经历“重重挑战”方能完成任务。也因,我们的韧性被当时的环境训练出来了。

以为只有新政府人员忐忑不安,原来原任的职员更不安,司机文员都怕变天,饭碗不保(原来前朝换人,职员是全被洗牌的)新政府即刻宣布,除政治聘用者,行政议员用回班人马,光大办公厅才没陷入“随时丢职”的紧张。

向来在私人界工作的我,首次当公务员,面对的官僚比比皆是,有时被气得血都几乎要爆。但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首长采纳的“赏罚分明”用人之道,好的提拔、坏的去掉,5年下,去芜存菁,不敢说剩下的都是精英,但起码,公务员不敢明目张胆拿人民来发脾气。

相比之5年前,我们可以说,槟州政府属下公务员的态度已大有改善,以前见到记者就闪人的部门主管,现在都懂得回电媒体的询问,从每个月抓到几只老鼠,对餐厅发了几张罚单、到新的交通划,可以答的,他们都会面对,否则就得准备接受长官的“盘问”。

人民用激情投票换政府只需几分钟的时间,而槟政府为了珍惜人民的委托,这5年来,尽力作出各种改变。我们公开招标、分回馈金、绿化政策、种种写不完的以民为本的改变,都是让308改变的激情得以延续的因素。

过去的5年,诚如308开票当晚,我对一名资深党员说的,“你们要做个好政府”般,我阴差阳错成了实践团队中的一员。5年,是我毕业后就职期最长的一份工,却是过得最快、最“不知不觉”的日子。

尽管政治不定因素太多,无论来届大选的结局如何,我可以说:这5年我们没有白过,我们在能力范围内做了可以做的事,至于未来如何,早已此生无

林冠英5年前说得没错:这5年,我们在创造历史。我们用踏实的行动和政绩,来延续308投票成绩出炉那一刻的激情。


对话会见真章

(此文经于2013年3月3日刊登在《星洲日报》大北马《28楼》专栏 )

不知何故,我很喜欢出席对话会,就算坐在一个角落旁听,也“受益良多”。从前当记者如此,现今身为公务员亦然。

一个短短一两小时的对话会,足以体见出席者及“被对话者”的智慧、临场反应、情绪智商(EQ)管理,甚至是目的和居心。

当首长新闻秘书,出席的第一场对话会,是首长与州内厂商代表的对话。一伙人轰轰烈烈发表了很多意见,都是围绕在经商环境、对新政府的期待、对过去的不满等等。当天“制造”最多问题的那个代表,后来成了槟城连续两年注资数十亿的厂家。

接下来,首长陆陆续续接了各方神圣的对话会“战书”。有专业团体、私人俱乐部的,最多则是与非政府组织(NGO)针对各项课题的对话会。

一般上,首长都会要求主办单位允许媒体列席采访。他认为,既然我都无惧于众提问,邀请单位有什么顾忌?再说,这才能符合透明的方向,更不想重复说明同样的事。

曾经在会计师公会的对话会上,发现很多精英,针对当时政府如何打造零赤贫率、资金哪里来等“专业性技术问题”,提出他们的疑惑。当首长耐心地一一说明后,他们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他们是为了厘清心中的疑问而提问的。

有次在一场针对州政府各项政策而设的俱乐部对话会上,出席的部分理事为了俱乐部的土地租赁问题,与首长纠缠不清。当首长将从2008年起的“新闻背景”一一陈述出来后,在场的媒体无不张大双眼。

许多知识份子提问是很“来势汹汹”的。他们会运用他们的知识,以深奥的词句表达他们的看法和意见。这时,老板的临场回应,常常让我学习良多。

比如4项道路工程,除了引人注目的海底隧道外,槟岛人口最密集的发林+垄尾,相信直通敦林大道的公路建竣后将会舒缓交通。但每场的对话会,高收入的知识份子往往轻易就漏掉这个地区。

提出的问题,多是围绕在高级住宅区附近。他们建议政府,要提高泊车费、要实施车辆入城收费制、限制车辆进入槟岛北区、建好公共交通等,并以邻国新加坡为例。

林首长的回应,道出槟城草根居民的心声。“我们距离新加坡太远了,我绝对不允许入城收费制!”

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是首长在一场对话会总结前说的:与其在这里一直埋怨政府,不如介绍好的工程师给我们,以改善情况、达致双赢好不好?我们真的很缺这方面的人才。

结果,大家语塞。

是的,发表伟论,比一步一脚印地去执行容易得多。还有,你问题的方向、内容、纠缠的中心点,常常不小心透露了你关心自己多过关心大众利益的“方向”。

这,就是对话会最精彩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