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

很多时候,面对感动的场合,不懂应该如何表达谢意,歉意或是接受别人的谢词,一句"无论如何" 代表了千言万语.....

Monday, April 09, 2012

民智开啦!

(此文经刊登在2012年4月8日星洲日报大北马《28楼》专栏)

给林冠英打工,有时是很痛苦的,特别是他在发明了一些可以供他演说之用的英语名句之后。

他往往要我们这些被他认为华文程度很行的助理,给他想个也一样很好料的、翻译到华语的名句,意思要一样,意境要有押运,最好可以让人朗朗上口。

比如说,他之前在无意中自己用华语想出了“改变,要让人民看得到、摸得到、感觉得到”,这句名言,如今在槟民口中可是顺口溜呢。

大约在三年前,首长想出了enable,empower and enrich the people。我们想了很多也想了很久,他依然觉得不好,直到不懂那一个天才想出了“启迪民智、赋权予民、富国强民”,才渐渐地成为首长背起来的名言。

启迪民智这四个字,是我当新闻秘书感触最大的。4年来,看着一个又一个团体社团或个人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会据理力争,并且句句采纳林冠英名言时,我是欣慰的。为政府做牛做马之后,人民变得聪明没这么容易受骗,至少也有一点点贡献。

“第一单”让我感动的,是莱特街修道院学校。当时他们获得州政府4万令吉的制度化拨款,结果在“耳濡目染”之下实施公开招标,结果只用了3万多令吉就把该修的修好了,依据程序写信来问首长:天花板修好了,可否用剩下的钱修一年级的地板?

老板看了也哈哈大笑。好听话的学校董事。他们知道州政府的拨款必需善用,也必需用完、不准“收着先”,可是又不敢乱乱用,在精明消费后剩下整万元,也写信来申请其他用途。这就是公开招标的好处!省钱,可以把钱用在更多的地方,学校也模仿到了,我们都好开心。

而这个星期,我看到陈氏颍川堂的大会提案,再次难掩兴奋之情。我不是说该原任副主席陈汉成疑在神庙宴会上奚落林冠英而引起宗亲不满埋下伏笔、被挤出理事会初选名单的事,我想谈的是另一项提案中,“吁请理事会透明化让宗亲招标大小工程”。

据新闻报导,事缘有理事过去在未经理事讨论下,标得该堂的桌椅出租权一事,而“传说中”的理事,就是被逐出局的那位。

一个社团,尚且敢敢公然点出理事在社团业务上的偏私或不公,并在提案
中列明以后这些出租权,必需“公开招标”让组织获得最大的益处。

咦,公开招标不是林冠英一天到晚“唱”的施政原则吗?原来执政4年了,社团也“学到”了,原来大家开始明白,有些东西,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可是过去却因种种错综复杂的因素而形成另一种“传统”,让社团也好、理事也好,都吃亏了好多个年头。

不是吗?过去,也许大家“知道”很多东西是“应该”公开招标,以让社团获得更高的利润或省下更多钱,但是一些有关系有地位的“大粒人”,因为有一些很难说得清楚的理由(也许是有可以拿到小小拨款的便利,或者是请YB出席的面子),其他人又不好意思识穿,就这样“你明白我明白他明白”的情况下,不明不白让某些人沾着社团而“赚了”,即使当时心存不满也不敢当面质问。

308后,民智已开啦,过去的陈腐、占点小便宜,或者是不清不楚的运作模式,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新政府领导人灌输正确逻辑思维后,逐步走回正轨,也敢敢通过大会纠正。

当社团也囔着要公开招标工程时,提倡要启迪民智的林首长,应可聊以告慰了吧?

1 Comments:

Blogger moot said...

想不出的英翻中的意思, 古籍看多了,自己就会找得出来。 而和政治有关的,《史记》,《资治通鉴》都是宝藏。

有些古籍典故,身为华人的林冠英需要懂。三国其实可以不看。 而《史记》,《资治通鉴》里头的事件却需要懂, 就不会被人丢出个典故课题来牵着走。最低限度,也至少要懂欧美的政治家的事迹。

12:26 AM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