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

很多时候,面对感动的场合,不懂应该如何表达谢意,歉意或是接受别人的谢词,一句"无论如何" 代表了千言万语.....

Monday, February 06, 2012

旗袍

(此文经刊登在2012年2月5日星洲日报大北马《28楼》专栏)

迈入龙年,相信有遇到我的朋友都会发现,我几乎每天都穿上旗袍上班。28楼的同事们,也在获得老板点头之后,决定从初一到十五,天天穿旗袍,甚至在电梯内,其他部门同事也称赞旗袍漂亮,当中以友族同胞居多。

我们并不是种族至上者。还没有当上公务员之前,我家衣橱真的一件旗袍都没有。当时我认为,只有富太或拿汀才会穿旗袍示人,我们这些“小跑腿”,需要时时满场飞的,穿上窄身旗袍,要如何在老板下令时,在一分钟内跑到他面前呢?

直到2009年的新春,我的想法被礼仪部的友族同胞打破了。

那是林首长的新春团拜。整个礼仪部都是马来同胞,不过,男男女女都分别穿上具有华人农历新年味道的唐装或旗袍。说旗袍性感吗?(因为腿部的开叉,有些设计可真的只在臀部下边一点点才“止步”),但是,她们总有策略:曝露的手臂部位“打底”一件长袖衣,裙子内部多穿一件紧身裤,不就行了吗?

有者更花费心思,选购符合政府部门衣着指南的长旗袍或摩登旗袍;更有“创意”的,索性买峇迪布,吩咐裁缝依她们的要求制作旗袍,独具风味。

反之,我们这些在28楼工作的华裔助理,无一身穿旗袍,友族同胞纷纷责问:“Mana u punya Cheongsam?” 我们只能傻笑回应。

第二个新春,我们忙着给首长灭火(因为巫统说民联政府边缘化马来人),也忘了添购旗袍这码子事,直到想起时,百货市场内适合我那肥胖身躯尺寸的旗袍早已售尽,又是挺不好意思地看着友族同事穿上旗袍执行任务。

去年,我吸取“教训”,老早去物色旗袍,总算给我找到两件合身的,不过却只敢在初一及州政府团拜穿上,毕竟首次穿传统服装,感觉怪怪的。

今年,同事发起小型的“穿旗袍运动”,有者只有一套旗袍,就洗了又穿;家里超过一套的,就轮流穿;更幸福的就穿上妈妈亲手制作的旗袍。曾经有一天,整个28楼的华裔女同事都穿上旗袍,好热闹。

28楼最让人窝心的并不只是这些,而是新年长假回来工作的那一天。除了尚在休假的同事,友族同事都很有默契地穿上大红色的衣服来“配合”农历新年,整个28楼红彤彤的一片。

当然,我们的“糕加必”及柑,更是同事们的最爱。而最有假期气氛的,就是在佳节前的收工日。不管是华人的农历新年、马来人的开斋节、印度人的屠妖节,不管工作有多忙,其他种族的同事都会循例在下班前,逐一向即将庆祝佳节的同事祝贺一番,还没有真正放假,心情就让这班同事影响得感染了佳节的喜悦。这种感觉,跟我过去在100%华人机构工作是完全不同的。

此外,开斋节前,到超市“血拼”后,我会向收银员讨“青包”,然后带回28楼给需要包“青包”的同事。而新年前夕,友族同事“血拼”后获得的红包封,也会带回来给华裔同事。这些年来,我们的不同佳节,都是以这种方式度过的,也没有人想过要在谁的佳节给人家送上“白包”。

种族之间的互相了解,并不需要华丽的语言去包装,在一个多元种族的办公室,就这样自然地存在着。间中,还需要“义气”-- 谁过年,其他人就担当起所有的工作,直到佳节结束为止。

1 Comments: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旗袍不是华人的文化服饰,那是满族服装。汉服才是华人的传统服装,你应该多多向你的同事传达这样的讯息。

2:42 PM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