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

很多时候,面对感动的场合,不懂应该如何表达谢意,歉意或是接受别人的谢词,一句"无论如何" 代表了千言万语.....

Friday, January 27, 2012

派钱的学问

(此文经刊登在2012年1月22日星洲日报大北马《28楼》专栏)

农历新年前的几个星期,不管是媒体或者是老百姓,都在为钱忙。朝野(就是槟城的民联和国阵)都在争相派钱,而符合资格的百姓们则乐开了怀,这边拿了再到那边领,减轻新年负担。

槟城的派钱政策从2009年的100块回馈金的概念开始。5月起登记,第一批的回馈金是在2010年3月杪发出。分钱派钱的过程,也无意中累积了州政府团队在系统化处理分钱方面的经验。

如何派钱,也伤尽了州行政议员的脑筋。没理由要州议员拎着几万令吉到选区分吧?万一遇到匪徒怎么办?也总不可能要年迈的乐龄人士,先到服务中心拿“100令吉回馈券”再来跟我们兑现吧?这太麻烦了。

最后,首长建议借私营化模式分钱,就是以最方便大家的方式,直接把领钱券+首长的信,寄到乐龄人的登记住址,然后,乐龄人凭券到指定的、离住家最近的马来亚银行分行领钱。

这个“交易”,过程只涉及银行和持券人(虽说钱是来自州政府的盈余)。民联议员只是负责登记、核准、输入电脑,其他的,一律“不关你事”。

至于具有创意的议员服务中心,要在银行外搭棚、要先分号码、要设简单的炒米粉自助餐“招待”乐龄选民,就由他们“自由发挥”。保安问题由银行承担,毕竟是十多万名受惠人噢。

至于乐龄人逝世后的抚恤金,基于人数不算太多,州政府平均每季列常在各县安排简单的仪式,并由首长及当地议员慰问,亲自接触选民 – 因为槟州民联被巫统喉舌报章污蔑及妖魔化,议员必需亲自出马,以行动“解毒药”,让马来村民知道“原来民联很好,不是这么‘臭’的”。

至于今年才开始分发的200令吉宝贝计划,首次在5县分发时,彭文宝的助理雅玲发现,很多宝宝在等候超过半句钟就开始哭闹了,就急讯通知。老板收到简讯,决定提早到场,快快把钱分完,好让宝宝回家睡觉。

首批派完后,我们开始检讨:一个东北县就有千多个宝宝,一个一个叫名来派,排在最后的那个,少说也要等多两三个小时。大人可以等,宝宝可不行啊,我们得想出妙方。

方案是:家长登记后拿号码,主办单位不会逐一叫名字,每批20人直接依号码排队跟州议员拿钱,然后一伙人与首长合照。这一来,原本四小时的节目,可以在一小时半内结束。

虽然场内依旧传来此起彼落的宝宝哭声,但是节目流程快了很多。除了聆听议员们大发伟论的环节外,派钱工作可谓一气呵成,“余兴节目”则是家长排队与首长合照。

上周,我们“试跑”集体分批领钱制,除了快,也要准。迟到的父母甚至连礼堂也不需要进来,直接在登记柜台拿钱就可以“走人”。但是宝宝的妈妈不甘心,一直问议员,钱我拿了,可是那不重要,我要跟林冠英拍照可以吗?

于是,议员趁首长的派钱空档安排她和宝宝与首长合照,才终于“完成任务”。

曾有一个巫裔妈妈,尽管孩子哭到满脸通红,还是硬把双胞胎推给林首长抱抱,说“给CM 抱了以后才能当医生”。林首长有这么“灵”咩?说也奇怪,放在林首长的怀抱中的孩子竟然不哭了,搞到在旁的人也笑了。

派钱,不只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个讲求诚意、不断自我检讨的过程。民联槟州的派钱政策,是一项系统化的作业。制度及系统由行政官员订下,公务员执行,模式有了,尽管最初一两次出现混乱,但我们相信,经验的累积,年年一派再派,我们会越做越好。

祝大家新年快乐,年年有余,拿钱快乐!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