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

很多时候,面对感动的场合,不懂应该如何表达谢意,歉意或是接受别人的谢词,一句"无论如何" 代表了千言万语.....

Tuesday, November 27, 2012

从BBC 信用危机谈起

(此文经刊登在2012年11月25日星洲日报大北马《28楼》专栏 )


两周前英国广播公司(BBC)因其王牌节目《新闻之夜》单凭受害人一面之词,影射保守党前财务长麦卡尔平是娈童狂,而逃不过停播命运,也砸烂了BBC公信力的金字招牌。
《东方日报》报导,节目中尽管没有提到性侵者的名字,但“撒切尔时期的保守党政客”,就足以让人联想到保守党的前议员麦卡尔平。过后受害者才惊诧发现,麦卡尔平的照片与他在1990年时看到警方提供的照片是不同的。于是发表声明,向麦卡尔平表示歉意。
BBC内部调查指《新闻之夜》犯下不能接受的错误-- 连最基本的事实都没有去查证。
我看到这个新闻,干笑了很多声。文明国果然是文明国,人家是“受到国会议员及群众压力”而面对生死存亡的大关。
反观一个马来西亚,口口声声“捍卫新闻自由”,那些被政党所控制的媒体,面对的“压力”并不是来自读者或听众,而是政党老板。看到分别了吗?
比如说,莱纳斯稀土厂已经来了。中文报大多数封面高调报导,而巫英媒体,有者不是小得可怜,则是连影都不见。后来,听说在受到“压力”之下,连中文媒体也需要学懂“收敛收敛 ”,以免遭受“不测之风云”,这就是一个马来西亚特殊国情,越靠近大选,动作就越多。
BBC 因为犯下“没有查证”的错误而面对群众压力。看我们的《马来前峰报》、《新海峡时报》,或者是很喜欢更改记者新闻的众多《星报》编辑,它们不只是不求证,有者连澄清也不刊登,或者是扭曲您的声明,还摆一副“你能对我怎样”的姿势,只因一切有后台做靠山。尽管首长已经赢了两场官司,但是这些媒体的陋性依然。
媒体是第四权。我们绝对不认同国阵政府现今钳制新闻自由的作法。但新闻自由不代表媒体就此受赋予撒谎的自由。你可以有立场,但是不代表你可以随意“看一个影,生一个仔”地做新闻。政治人物应受到监督,同样的,第四权的媒体也得被专业监督。
一些有政党倾向的媒体工作者,借工作上的便利,以一些所谓的“爆料录音”(其实只是记者会内容)来供给政敌故作玄虚地大炒一轮。东窗事发、真相大白后,虽然引起部份有良知的同行不满,但号称代表国内媒体的四大专业机构,却噤若寒蝉,连一篇像样的谴责文告也没能发出。
说实在的,如斯事件,若发生在欧美先进国,是一项对媒体业严重的信任危机。但马来西亚国情不同,媒体官官相护是常态,习惯就好。
一些对民联持有成见的媒体,也可以无视(或选择失忆)联邦政府钳制新闻自由的丑行(包括打电话“劝告”总编辑、“提醒”尽量不要刊登财政预算案起价的新闻、甚至308之前,一名记者作了民调,抽样问读者希望谁是槟首长人选,丁福南因他排名相当后,而致电报馆指示隔天早报需抽起这则封面),反而选择以人多之势,抨击民联议员助理在社交网站公开批评媒体不专业报导的真实案例。
怕国阵,欺民联,是某些媒体惯性的欺善怕恶行为。欺负惯了,有人开始担心,“万一”民联执政中央,秋后算账时怎么办?

站在新闻自由的立场,我情可天天在社交媒体跟你针对媒体专业操守而笔战,也丝毫不想、更绝对不会仿效国阵那种“在你面前笑脸迎人、豪不吝啬请吃大餐”,却背地里以恶法来“控制”你新闻内容的伪善作法。
4年前,我们跟曾遭出版与印刷法令迫害的老板说过,如果民联执政中央,就必须完全废除这个恶法,政府不能存有要求申请出版准证及撤销媒体执照的权力,否则,这才是真正对不起媒体啊。
一个新闻绝对自由的国家,媒体的公信力和生死存亡,是在公众手上,不是由高官政客操控的。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