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来槟城看看
(此文经刊登在2011年9月18日星洲日报大北马《28楼》专栏)
从7月起,每天上班,仿佛有点像308刚刚发生的样子。
这除了是可能随时到来的大选之外,其中一个部分,就是回到了变天初期,需要协助安排一个又一个的媒体访问的缘故。
这些除了是回应我们天天见面的记者的提问,给老板准备好资料之外,最近突然间多了很多国际媒体,或者是专门报导某一个利基市场(Niche Market)的媒体上门要求访问。
先是《经济学人》联络上我们,要求专访林首长。他的主题是槟城的医药旅游、经济、投资、换政府后的新政策等。除了要求一大堆数据,这个博士级记者,为了要了解现在的槟城变得怎么样了,而举家特地到槟城来,“顺便”度假两个星期,好让他“看清楚现在的槟城”。
访问过程中,谈到槟城正在火热热上演的乔治市节庆。首长诚邀他一起参与,他说,“噢,我一直都有在啊。”原来,从7日的开幕礼,到那一场耗资多少钱的演出,还有哪里举行的免费街头艺术表演、画展,都有他的踪影。而他,就这样在没有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以游客身份,悄悄地游走在古迹区,一一感受这个城市的味道。
他说,吃东西的时候,他也借着与道地槟城人的闲聊,了解槟城的政治局势。然后自己在街上走,用眼睛去看,用肌肤去感受槟城。
我听得有点心跳加速。不是吗?万一这个记者在长达两个星期的过程中,
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长期被我国国家领袖标签为“洪水猛兽”的外国媒体,不知会怎样把我们批评得一文不值了。
就在《经济学人》周刊被我们敬爱的国家以马克笔,划黑那号称不符合709大集会事实的一个月后,它报导了槟城,以“如果你的心脏病要发作,就选在槟榔屿发作吧”作为引言。虽然篇幅只有短短的一页,但这份国际知名杂志正面的报导,除了让槟城再次成为国际的焦点,也引起我国不同阵营的政客“深表关注”,并酸溜溜地认定槟城政府一定是收买了《经济学人》。
噢,要是《经济学人》这么容易被收买,相信很多经过粉饰的“正面报导”早就出炉啦,何必等到现在?以州政府的财务,何德何能收买世界级记者呢?
问题就在这里,被人家视为洪水猛兽的国际媒体,怎么会放大槟城的好,大事报导呢?
从事不同领域的朋友,偶尔在喝茶吃饭或偶遇时,谈起的并不是最近某政党在骂民联政府什么,而是关注著名外资厂商或金融界钜子对槟城厚爱的一举一动,然后想:为什么他们会做这个决定。
比如,新加坡航空制造(SAM)为何舍新国来槟?St Jude医疗科技公司为什么也一样?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为什么选槟城?翰尼威尔航天科技公司(Honey Well)为什么巧也在这里?最新且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博世太阳能(Bosch)在槟注资22亿的消息。
虽然这些厂商消息,未必获得本地媒体广泛报导(除非渗入了政治骂战的因素),但是市面上的消息却走得更快。
承包建筑的接到工,知道大厂家来了;负责设计的也接到工,因为要制作大招牌员工名片等;这些大公司的供应商、主要大客户也追随脚步来投石问路找地,不同行业的人,分分钟比我们这些在政府部门的更快“收到风”,他们不只“身在其中”,更频密地扮演大厂家“消息线人”的角色。
《经济学人》不会无端端吃饱太闲没事做来槟城访问。他们是看到了大厂家的动作,看到了经济市场的走向,才选择“亲自来槟城看一看”是不是这个样子、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