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

很多时候,面对感动的场合,不懂应该如何表达谢意,歉意或是接受别人的谢词,一句"无论如何" 代表了千言万语.....

Sunday, October 16, 2011

让制度去走

(此文经刊登在2011年8月28日星洲日报大北马《28楼》专栏)

最近我听到了一个虽然不是称赞我老板,但是却足以让我窃喜的消息。

有一名槟州反对党的普通党员对我说,几周前他店前的路灯发生故障,无法操作,结果一众商家就怨声四起,有人嘲讽说“以前(前朝)都不曾发生过这样的事(街灯没亮),以前我们只要叫YB来拍照,问题就解决了。”

这位青年对我说,他当时胆粗粗地答应一众商家,给他一些时间,再看怎样。

他左思右想,这么小的事,没理由要劳烦国州议员吧。

于是他上网,找到槟岛市政局的投诉热线,摇了一个电话过去,接线员认真地记录了地点、投诉人姓名及联系方式,就卦电了。

第二天晚上,他发现到街灯恢复运作了。然后再致电询问,接线员告诉他,之前只是有一些技术问题,不是什么大损坏,也刚好在市局的管辖范围,所以可以很快处理,希望以后你们有类似的问题,早些知会当局。

众商家开始旁敲侧听,到底这家伙有什么“门路”,可以在不需要叫YB一起开记者会上报纸的情况下就把问题解决。

他如实禀告:“我只是叩去MPPP的Hotline。”整条街没有人相信,除了亲身经历的他相信。

一个小小的亲身经历,让他感触良多。他开始探讨,要是还是同一个政府,投诉的机制会不会运作呢?

我无法给他答案。只知道,“让机制去走”而不是“让人管理”是林先生上任后,其中一样想要达致的理想。

他一上任,为了不让部门把投诉者当球一般踢来踢去,设立了投诉局;无法在固定期间给他一个满意的报告的话,“你就知道了”。

首长办公室的投诉局就这样开始运作,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进展。如今,欣见一些没有刻意去监管的其他政府部门,也开始走上这条轨道。
为什么原有的投诉机制无法好好的运作呢?

过去,为了突显出议员的存在价值,小小的一件事就要劳动州议员拉大队开记者会,然后大事渲染一番,经过曝光,终于“获得有关当局的正视”,解决了。

于是,市民感激议员的伟大贡献;但从来不曾有人思考过,这原本是摇一通电话就可以解决的啊。劳师动众为了一条路的街灯,会不会太浪费资源了呢?

也许是民联上台后,可以被挑起的课题多了,州议员比较忙了,也较少以小事居功,加上各投诉局“真的”可以“动”之后,除了投诉自身的问题外,也竟然开始出现热心人士致电要求拖那些阻碍交通的汽车之现象。

在一个公民社会,致电投诉是市民的基本权利。过去的当权者,为了把功劳揽上身、强化服务的形象,而让这些机制完全瘫痪,今天,要让一个瘫痪的机制重新被启动,的确需要费上好大的劲儿。

如果你问我,对这个国家是不是有什么梦想,我会告诉你,我的梦就是有一天,我们拨通一个投诉电话,可以获得受到尊重的回应,接着,问题可以在合理的情况下解决。届时,不管谁是当朝者,制度依然能够良好地走下去,再也不需要认识可以陪我开记者会的YB。

我的梦,几时可以成真呢?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