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期
(此文经刊登在2009年10月11日星洲日报大北马《28楼》专栏)
细心算一算,原来小妹执笔写《28楼》已来到第58期了。
为了想要继续过“记者瘾”,我去年9月贸然接下主任的“战书”,结果才发现到,要在时间表中找出空际写稿,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承诺过的事总不能推搪,搞每每得半夜爬起来“交货”。
当记者时被教育说,采访是记录事叙,不可以加入个人的观点,要发表个人的伟论,请在专栏或评论中“表演”,然后馆方就很撇清关系的称“作者评论不代表本报立场”,以保住几千人的饭碗。
同样的,撰写这个专栏,也不代表我有绝对的“新闻自由”。给政治人物打工,怎样都是会给人标签成“林冠英的人”,所以也失去了批评所有政党的机会,再中立的批判,也变成具有政治立场的话,这是我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因此,主任约法三章,说了“三不”原则,一不以文告式稿催眠读者,二不得错用平台狠批老板的政敌,以免拖报馆“下水”,三不可露骨自吹自擂,主要内容应以官场及政府部门那些不为人所知的小秘密为主。
还好我在新闻圈打滚了5年多,已经习惯被“箝制”自由,这些“小限制”还难不倒我。
借写专栏“解瘾”和“赚外快”的同时,却意外从自身的经历及身边人的转述知悉,原来还蛮多人留意这个小窗口的内容。
常常在陪同老板出席活动时,会有陌生人跑来问我,“你是不是林冠英的新闻秘书啊?”我以为对方是主办单位的人,他们自我介绍是XXX,来自那里,然后说很喜欢看《28楼》专栏,往往都留下错愕的我在现场。
我很有自知之明的,毕竟写专栏“骗稿费”至少有4年多,从来没有“粉丝”,所以绝对相信吸引力并非自己出神入化的笔,而是我老板的政治明星效应。
如果不是在28楼上班,我真的无法“见识”这么多的官场潜规则、门路、嘴脸,还有一大堆以前听闻却从未有机会证实的“旁门左道”。每一件事的发生,都会让思想简单的我们陷入阵阵的思想冲击中,再需要借一番努力和分析,才能够厘清正邪,重回现实。
这些或许是老板与我们分享的经过,或许是我们的亲身经历,每一项都在考验着大家的忍耐度及抗拒诱惑的能力。
最难以预料的是,偶尔在《28楼》发表的个人观点和感想,也成为众人所争议的目标;还有把事情描述得“太白,让那些被提及的人物感到不爽而回击;更有次专栏中的一段文字,竟成为某政党引述在文告中的“要点”,由此可见此栏的“重要性”,同样获得老板的政敌的“关注”。
《28楼》是记叙所见所闻,每周一次“爬键盘”(以前是爬格子,现在不用稿纸啦)的日子,至少记录了我在政府部门的日子,与读者一起成长、一起学习、一起欢笑、一起咒骂、一起感叹。
你知道吗?这一年多来,本栏的首号忠实的读者,是坐镇28楼的那位。
2 Comments:
Hey there,
We met before in one of the meeting with Jeff Ooi and Wei Aik at the oldtown in New World before March 8, plotting the possibility of Opposition taking over the state government. I remember you was "digging" some information from Jeff over the discussion and pull him over for a private chat. :)
I came across your blog recently via Wei Aik's blog and I find your blog is enjoyable and very much sincere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 "truthfulness" while you know very well the way to connect to your readers using the usual "Hokkien-Mandarin" slang.
Keep up with the good work at 28th floor and we're glad to have a bunch of dedicated and passionate civil servants out there, doing your best to contribute to the well-being of the state.
谢谢支持。欢迎留言。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