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議員的迴響
(此文經刊登在2008年2月1日星洲日報<大北馬>筆筆皆是專欄)
星洲日報《大北馬》在約兩周前開始不定期推出“YB現形記”的議員評估後,獲得了意想不到的迴響。
除了活躍政壇的人士之外,普羅大眾也對記者如何看待議員深表關注,這直接或間接地,讓我們在下筆時更為謹慎,以免因一時的無心釀下“禍根”。
開始策劃這個系列時,我們的宗旨是希望借此讓讀者知道他們所看不到的一面,將YB的真面目(當然有好也有壞)公告天下,而標準只設於記者們所接觸的YB,而不是學術性的民意調查報告。
不過,在執行這項任務時,最讓人感興趣的,並不是哪一個同事給那一個YB打多少分,或某個議員值得幾分幾票,而是在記者要他針對評估表態時的態度。
這情況就像我們打工一族,在勞碌工作一整年之後,年終主管為我們的表現評估,要我們給予回應並簽下同意書的情況一樣。
如果我們自認表現很好,卻又得不到自認應得的分數,那麼就應該有很具體的理由向上司“討價還價”;如果表現平平拿不到高分,相信也沒有人膽敢索討多幾分;要是自認付出一般卻被評得比自己心目中的分數更好,大多數人會在半偷笑的情況下簽下同意書。
可是,記者給議員的評估可不一樣了--特別是大選近在眉梢的當兒,肯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有的議員在聽了記者的評估後,覺得很“不好意思”,只會謝了又謝,還謙虛地希望大家監督他繼續進步;有者聽到記者的分數或投票巴仙率,雖然達不到他們心目中的水平,依然很客氣地提出他們個人的觀點,協助我們作出一個平衡的報導。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像被主管評估拿不到好分數,卻想不出自己有何理由應得高分的員工一樣,除了對評估者有微言,抄下四五頁的談話,卻無一值得加分的論點,可苦了下筆的同事們(因為主管要求褒貶要平衡啊)。
更讓人驚嘆的是,有些信心十足的議員,看了《大北馬》報導其他YB的評分表,開始給自己評估了起來--如果他在這方面也能拿7分,我應該至少有8分吧!
系列才推出,卻取得這等的反應,也算是對新聞工作者的一項鼓舞和肯定。雖然我們的觀點未必能夠100%反映事實的真相,然而,獲得越高的關注度,不代表我們就可“為所欲為”,反之,肩上的責任卻因讀者的關注及信任,而在無形中增加多倍。
想不到一場的記者小評估,竟然可以引發另一場討論,或牽出另一段交情;更萬萬意料不到的是,過去所接觸的議員們所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可以被一場大選前的評估完全“扭轉局勢”,讓原本的“YB現形記”主題發輝得淋漓盡致,真相大白的程度讓人驚嘆。
這,才是我們最大的收穫。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