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

很多时候,面对感动的场合,不懂应该如何表达谢意,歉意或是接受别人的谢词,一句"无论如何" 代表了千言万语.....

Friday, September 21, 2007

看《夜·明》解读遗忘的智慧

(此文登在9月21日星洲日报 <笔笔皆是>专栏)

去年在槟城开拍的孙中山革命起义电影《槟城黄花》,在万众期待下正式在槟城首映,并以改名后的《夜·明》亮相。

虽然民政党以外的人士对这部电影“支持度不高”,觉得它被“民政化”。但是,个人觉得电影中实在有着太多值得现代人学习的智慧和名言,特别是当剧情与现代有雷同之处的时候。

比如:当我看到吉隆坡国际机场外劳入境中心的新闻报导,几千个外劳挤在卫生情况糟糕的环境中,而负责清理的清洁员工,才进入几个小时就忍不住需要戴上口罩,更让大马人丢脸的是,甚至有人以每瓶5令吉的价钱把500毫升的矿泉卖给外劳。

我不禁想起《夜·明》的剧情中的一幕。

当时孙文正代表惨遭华商欺凌的华工谈判,他对资方代表罗肇麟说:“做人要有同理之心,想请问你是否能够在这个环境恶劣的华工窖呆上一晚?如果不能,那想想看他们天天呆在这里,是怎么过日子?难道加那么一点薪酬也不能吗?”

剧中,罗肇麟的表情难堪极了。对于孙文那一番话,他显然无言以对。观众也痛快极了。回到现实,咱们移民局官员,以及马来西亚广泛的国民,是否有对那恶劣环境下的外劳入境中心感到尴尬呢?

作为一个打工仔,我最欣赏的就是富商徐伯衡在听了罗肇麟的陈述后,二话不说立刻答应调整华工薪酬那一幕。罗肇麟不解为何这么亏本的决定,大老板竟然愿意妥协。

只见徐伯衡说:“码头的运作全靠华工,今天我们调整了薪酬,码头的其他公司也不得不调整,否则华工都会跑到我们这边来。况且,我们的经济能力也承担得起,何不呢?”

前人的智慧,在百多年前就显而易见;但是,放眼观看今天的职场局势,纵然在某一行业领先其他公司,但是一般以华资为主的企业却依然没有承传这等高明思维,部份依然保留在刻薄员工、能省则省的前提下运作,这些老板更应该看《夜·明》,学习古人的智慧,而不是学政府一味在高喊为何留不住人才,却没有认真检讨自己的行为和剥削员工福利的决定。

看《夜·明》,不只是看槟城美景、俊男美女或孙中山的革命史,也别戴着民政的眼镜去看戏,大家应该从学习哲学及道理的观点去切入,解读前人那套逐渐被遗忘的智慧,肯定会受益良多。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