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

很多时候,面对感动的场合,不懂应该如何表达谢意,歉意或是接受别人的谢词,一句"无论如何" 代表了千言万语.....

Monday, August 27, 2007

又是辞职的季节

收到中学朋友的消息,她炒了老板的鱿鱼。

与几个好朋友相约出来, 大谈大家中学毕业后不同的就职生涯。

这个中学一连三年作我邻居的朋友,其实早在刚加入国际集团不久就想走人,可是公司同事个个都很好相处,工作很愉快, 顶头上司也待她不错,加上一份优渥得让人舍不得放弃的薪金,使她只有职辞念头,实在找不到一个辞职的理由。

这一次,公司调来了一个无理取闹的顶头上司。结果她在他上任的第七个星期,当下不给脸说声拜拜,留下另一个也是我的好朋友的同事独撑惨局。

在芝士蛋糕味飘香的餐厅里,我们并没有数落前上司的不是,只是用着那种很局外人的眼光,去看游走在不同职场上的风云。

当然,朋友在顶头上司的上司面前,坦诚说出了离开的理由(呵,换作是我,我肯定不会据实说来--都要愤怒而走人了,何必把他给教聪明呢?)

毕业了5年多,从笨笨的社会新鲜人出发,不敢说已经看穿人生百态,但是志同道合的一群朋友,依然谈出一个好结论:不管做什么工,激发一个人把辞职念头转成行动的,很大的成份是顶头上司的力量。(嘻,这一点,我曾经经历也感触良多,所以绝对理解她的感受。)

她的呈职穿插着痛快, 一种终于脱离苦海的快感。可是想到还在海中大浪下挣扎的前同事,心中不免有些许的戚然。

她虽走了,和所有的企业一样,外资工厂依然继续如常运作,那个自以为是的上司继续作威作福,太阳如常从东边升起来,但她的心情开始快乐起来。

7月除了是华人的鬼节,也是辞职的季节。身边换工换领域的朋友,一些是重新思考自己的方向,但是,统计过后,几乎100%是顶上司不顺而走人。

打从心里钦佩有勇气丢信的人。要换工作环境、重新开始,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股勇气的,这关系到每天的生活习惯。祝福勇士们有个更美好的人生!

Friday, August 17, 2007

以什么来吸引人才回流?

(此文刊登在2007年8月17日星洲日报《大北马》笔笔皆是专栏)

日前采访一位在加拿大享誉盛名的钟灵校友拿督刘宗正的受封仪式。

这位在多伦多大学创建分子诊断GeneNews“劲牛”的人才。10年前,他开始研发“前哨定位”(Sentinel Principle)──一种透过抽取血液中基因以确认各种疾病的技术,成为当代医学界上的一大突破。

最让众记者震撼的是,他更获得加拿大政府颁发的“终生教授”身分。这是一个连一国之首的总统,也无权将他辞退的学术领域至高境界,也是加国在捍卫学术表现上,对学者冠以一种备受尊重的荣誉身份。不过,前提是他必须先成为加国公民。

本着回国献身的精神,在首长许子根博士盛邀下,他在槟城设立了一个临床试验室。

他谦卑的态度,再衬上今时今日的地位,这次的受封真是实至名归。

可惜的是,他已经不是马来西亚公民,而是加拿大公民。现在他只拥有大马的永久居民身份。

在首长面前,他说,早在1962年他人在加国时,加国就有意拉拢他成为公民。但是,他迟至1976才接受。接受的理由,也是学术地位上的认同。

他淡淡地说,人才啊,全世界都要。他在哈佛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要他成为美国公民。但是他比较爱马来西亚。我问:你会不会为了要回流大马,而放弃了加国的公民权呢?

在他未回答之前,我们尊贵的首长已经挡在他面前,笑笑地说:“这个时候,不要谈这个课题啦。”

踏出富丽堂皇的州元首府,我思考了很多。有成就的国人放弃大马公民的事,难道只要我们不谈,问题就不存在了吗?政府不是说要人才回流吗?难道我想追问真正享誉国际的人才为何不回来,也“敏感”吗?

我也在想,如果(我是说如果),刘宗正当年不到加拿大,他留在他最爱的国家里其中一所国立大学,他有今天的成就、身份和地位吗?在他成为世界争相拉拢的过程中,他的最爱,给了他什么辅助?

要人才回流,不只是政治领袖在台上说说几句漂亮的词句就成功了。在你把人家放在不同等公民的地位、设下许多有形或无形的栏杆、要这些人才容忍各种不成文规序的同时,世界各国政府,已在千方百计探索这个人才一生的最终梦想,度身定造优势,就轻易地套住了我们的人才,这叫求才若渴。

你说,在这方面,我们凭什么跟别人争?充其量只能在人才偶尔回国度假之际,再次高喊“马来西亚能!”沾上一点点的光环,That's all。